找到相关内容123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修心诀

    小,失掉了离执的安祥心态,多糟!各位一定有这种经验吧?不妨试试看,话讲多了,回头反观,安祥就会降低,乃至于消失了。   所以,一个以说话为兴趣的人不能修行。讲话是一种责任义务,而不是一种权利,也...解剖出来的,而是我们出娘胎,第二种心就开始形成。十多岁时,雏形大体完成,受完教育以后,进入社会工作,人心不断的增强,道心不断的被埋没。如果说我们一生下来便是道心,那也不是事实。佛说“为...

    耕云

    安祥禅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1438392144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17)

    尸陀林的状况,然后反观,从中获得解脱成就。藏传佛教的“断法”中,也讲了如何前往尸陀林的一些修法。当然,现在的大城市里面,这种机会比较少,只有到坟墓或者太平间里,才能看到一些尸体。有机会的话,你们还是...宝箧经》中云:“初学者为使寂静调顺,当居静处。”所以,我们一定要选择与修行相适应的环境,这样才能把内心的境界开发出来。 何时方移栖,天然辽阔地, 不执为我所,无贪恣意行? 因缘具...

    索达吉堪布宣讲

    |入菩萨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08402618212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40)

    而我们已经抓着根了,一定要想尽办法断除我执。华智仁波切说:“所有的修行中应该反观,所有的力量应该用于断除我执上面。” 作为一个修行人,看到什么、听到什么并不重要,现在有些人真的搞不懂什么叫...摄义: 利他能成乐,否则乐尽失, 害他令受苦,愚者定遭殃。 前面讲了没有修他交换的过失——今生遭受痛苦,来世也遭受痛苦,从两方面已经叙述了。反过来说,如果修持他相换的菩提,利益...

    索达吉堪布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21115619792.html
  • 亲友书讲记(二)

    出家人,一旦反观,确实也很惭愧,虽然没有像世间人一样,天天想发财、想出名,但包括我自己在内,也经常处于无记状态中,善法也不念、恶法也不念。世间人就更不用说了,他们要么想自己的事业,要么想自己的工作...,就能断除相续中的烦恼,种下殊胜善根,这是一切功德的源泉,此为“初善”;对所听闻的法义抉择思维,将的染污和烦恼予以遣除,并直接享受法乐,此为“中善”;最后依靠修慧来行持,彻底远离三有,获得殊胜果位...

    索达吉堪布传讲

    |亲友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10594236815.html
  • 佛法与哲学

    第太无方法,遂致不能达到。佛法则「亲证真如」,了无所疑。真如云者,即哲学家极所渴望了知之宇宙万有的真相及本体也。於佛法中求之,乃真能举无始来戏论分别种种病根,渐伏惭断,亲实见到。故哲学若能反观,...虚此会,略为探讨,想亦诸君之所同愿也。兹题内容,虽有一、佛法,二、哲学,三、佛法与哲学。佛法一端,经两次讲过,暂不深谈,只讲二、三两则: 二 哲学   甲 名义  哲学一词,原於西文而译日本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1438947.html
  • 修心诀

    失掉了离执的安祥心态,多糟!各位一定有这种经验吧?不妨试试看,话讲多了,回头反观,安祥就会降低,乃至于消失了。    所以,一个以说话为兴趣的人不能修行。讲话是一种责任义务,而不是一种权利,也不是...有道心。佛说“为恶源。”又说“是是佛,是作佛。”由此可知,有两种。    这两种心并不是用解剖学解剖出来的,而是我们出娘胎,第二种心就开始形成。十多岁时,雏形大体完成,受完教育以后,进入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3538974.html
  • 印光大师念佛三昧摸象记---解行法要

    能持名忆想念佛,(持名念佛时,同时反观,摄住意根),从有相念佛(心中尚有佛号)到无相念佛(念佛与定相应时,佛号不起,但不离佛,佛不离心,当下虽无语言文字,但彼佛充满心中,一念相续,清晰了然),...:‘…闻佛名号,不惟忆念,即念反观,体察究审,鞫其根源,体究之极,于本心,忽然契合…’,大师引申上文并加演义,兹次第分述于后,请念佛人多予体会、修习。   于持名念佛时,摄住意根,功夫曰深,蓦然息却...

    许大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049573.html
  • 般若空慧之妙智教育论

    无相三昧。后观不见作者,名无作三昧”(删定止观引大智度论,见卷一第二十二页)这说来对一向少于寻研般若禅法之止观法门,或有陌生不易摸索。然浅而言之,则不名时常能反观,明朗宽空如碧海晴天,寒潭月色,不著...情怀悲智,儒曰己达达人之,佛以“众生有病我有病”之“同体大悲”,“无缘大慈”之恸念众生苦。究寻佛陀觉性教化之行法与学说,发展佛化教育,普示人群;云散长空,皓月明。但吾人之心境亦难免浮云蔽,日虽有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70556453.html
  • 佛学与哲学的区别是什么

    哲学家们的“错觉”,所以终究无法弄清宇宙的真相。同时,他认为佛法中的“真如”,就是哲学家们所渴望了知的“宇宙万有的真相及本体”,但是亲证“真如”,必须按照佛教的修持方法以“反观”。所以,他对佛法与...大乘佛教亦由之而起——唐宗密原人论亦明此义。”这是大乘佛教的产生原因。〔19〕太虚大师的这四个起因,可以说都是宗教产生的认识论根源。   对于宗教本质,太虚大师归纳为四点:第一,信修所获之超常证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73756466.html
  • 论《坛经》思想对般若与佛性的会通

    等须知迷犹可,又谤佛经。不要谤经。罪障无数。”正确的做法是既依经典,又不执著于经典,深入到经典的本义之中,反观。所谓“心迷法华转,心悟转法华”。《坛经》中“不离世间觉”的修行观也体现了这一思想。...内容提要:佛性与般若是贯穿整部《坛经》的两个重要概念,惠能对它们作了相互贯通的阐释。佛性本合中道般若,佛性不二,心性不二,不二;般若之非有非无也在于显现佛性,般若与佛性体用一如相辅相成而为《坛经...

    戴传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91459097.html